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将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,率先实现水务现代化。9月5日,市水务局官方网站公布《东莞市水务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(报批稿)》(以下简称“《规划》”)向公众征求意见。市民可以在9月9日前将意见通过邮寄或电子邮箱方式反馈给市水务局规划计划科。
构建六大水务综合保障体系
《规划》显示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将以“城乡共治、产业共治、水务共治、两手共治”四个共治为战略重点,以“两河(石马河和茅州河)、两网(截污次支管网和水乡水网)、两库(松木山水库和同沙水库)”建设为重点,全面建成“供水安全保障体系、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、防灾减灾保障体系、水务科技信息保障体系、水务行业能力建设体系、现代水务改革与管理体系”等六大水务综合保障体系。力争通过未来五年的建设,东莞市率先实现水务现代化,实现水务基础设施从基本保障向品质化、一体化保障提升,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、精细化、智能化提升。
其中,为保障供水安全,我市将逐步构建“双龙吐珠”(“双龙”指江库联网供水水源二期工程、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东莞供水项目)水源新格局,强化水资源配置网络,加快构建东莞特色的“城乡供水一体化”。到2020年年用水总量控制在22.07亿立方米以下,万元GDP用水量下降至26.4立方米以下,城镇供水保证率达到97%。
为此,“十三五”期间,结合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和东莞市江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,我市将新建一座区域性水厂。工程实施后,我市需水量先由本地水库供给,然后在东江干流保证其他用水户安全和生态流量前提下引水供给,不足水量通过西江引水工程按需供给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将逐步实现区域内双水源、双安全保障,确保全市各区域应急供水调度均能够满足 低15天用水需求。
同时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还规划完成老旧供水管网改造2000公里,并结合我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,理顺行业管理体制,制定二次供水管理相关法规及技术指引,推动二次供水依法行政和监管方式的创新。 增加建设800公里截污次支管网
在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中,我市将建立入河污染物限排总量控制制度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制度,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,到2020年,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至75%,跨市河流交界断面水质基本达标,石马河水质基本达到Ⅲ类,茅洲河实现不黑不臭,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%,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39.5万立方米/天。
为实现目标,我市将在实施2014年—2015年和2015年—2017年截污次支管网工程的基础上,规划实施全市截污次支管网2018年—2020年实施计划,增加截污次支管网建设800公里。到2020年,城市建成区、石马河、茅洲河流域内城镇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、全处理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市将对塘厦林村等11座污水处理厂进行扩、改建,新建东城东部污水处理厂、长安新区污水处理厂2座,新建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站6座,建设规模2.38万吨/天。同时,按照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要求,推进实施10个黑臭水体的治理。
在防灾减灾保障体系中,内涝整治是其中一项内容。我市将重点实施东城街道下桥河片区、东江之星商业中心周边及南城街道内涝整治工程,实施常平、大朗、塘厦、长安等镇街内涝整治工程以及火车站南片排水工程、企石镇五八围排涝整治工程。此外,我市还将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,争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。 来源:东莞时间网
|